“氫”觀察|國際能源署最新報告:全球清潔氫能投資飆升70%,能源轉型步入快車道
時間:2025-06-10 13:56
來源:HEIE組委會
點擊:
次
清潔氫能正從“未來能源”加速走向“現實能源”。
近日,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發布的《2025年世界能源投資報告》指出,全球清潔氫能領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投資熱潮。
《報告》指出,2025年,全球清潔氫能投資規模預計達78億美元,較2024年激增70%。這一數據不僅印證了氫能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的核心地位,更揭示了低碳經濟時代的加速到來。
(圖片來源:IEA官網)
結合全球氫能行業當前發展格局和機會,以下幾個要點值得重點關注。
投資爆發:電解制氫投資達60億美元
《報告》顯示,2025年清潔氫能投資的快速增長主要由兩大方向支撐:
·電解制氫項目投資達60億美元:隨著可再生能源成本持續下降,電解水制氫(綠氫)成為資本追逐的焦點。IEA分析指出,技術突破與規模化生產正推動綠氫成本加速下行,未來有望與傳統制氫方式形成競爭。
·藍色氫能投資約18億美元:配備碳捕獲與封存技術(CCUS)的天然氣制氫(藍氫)雖規模小于綠氫,但作為過渡期關鍵技術,仍吸引大量資金布局。
政策與市場協同,氫能產能有望增長
全球氫能投資熱潮的背后,是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
·政策支持力度空前:歐盟通過創新基金、IPCEI項目等提供財政補貼,多國推出稅收抵免、長期采購協議,顯著降低項目風險。例如,德國、丹麥等國聯合規劃的北海氫能網絡,已吸引數十億歐元投資。
·市場需求持續擴張:鋼鐵、化工、重型運輸等難減排行業對低碳氫能需求激增。IEA預測,若當前已獲最終投資決定(FID)的氫能項目全部落地,到2035年全球氫能產能將飆升至約750萬噸,較當前水平增長近15倍,足以支撐數百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或數百座煉鋼廠的能源需求。
區域格局:西北歐領跑
從區域布局看,全球氫能產業呈現“多極化”發展特征:
·西北歐成全球創新中心:該地區在氫能技術、政策協同和跨境合作方面領先。例如,德國與丹麥聯合建設的氫氣管線,以及歐盟推動的“氫能銀行”計劃,均成為區域合作標桿。
·亞洲市場潛力凸顯: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能源投資國,在清潔能源領域投入近全球1/3的資金,光伏、電池制造技術全球領先,并加速向氫能領域延伸。日本、韓國等國亦通過政策引導,推動氫能產業鏈本土化布局。
·挑戰與機遇并存:盡管投資激增,氫能產業仍面臨政策協調、基礎設施不足、技術成本等瓶頸。IEA特別強調,碳價需達每噸140美元以上,才能讓CCUS藍氫與傳統制氫成本持平,凸顯碳定價機制的重要性。
全球能源投資趨勢:氫能成核心賽道
氫能投資的爆發式增長,是全球能源轉型的縮影:
·清潔能源投資占比超60%:2025年全球能源投資總額預計達3.3萬億美元,其中清潔能源投資(含可再生能源、核能、電網等)達2.2萬億美元,是化石燃料投資的兩倍。
·氫能產業鏈各環節均受青睞:從上游電解槽制造、中游儲運技術,到下游燃料電池應用,資本正全面滲透氫能產業鏈。例如,美國某電解水制氫企業因技術突破獲10億美元融資,歐洲某氫能儲運設備制造商訂單已排至2027年。
展望:“氫能時代”或比預期更早到來
IEA執行主任法提赫·比羅爾在《報告》相關的新聞稿中指出,“氫能投資的激增表明,各國和企業正將能源安全與氣候目標緊密結合。盡管挑戰重重,但技術突破和政策創新正在重塑能源格局。”
對于企業與投資者而言,氫能產業鏈的每個環節均蘊含機遇:
·技術創新領域:電解槽效率提升、固態儲氫材料、燃料電池耐久性等方向成為研發熱點。
·基礎設施賽道:加氫站網絡、氫能管道、液氫儲運等基建項目需求迫切。
·市場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汽車、氫能發電、鋼鐵氫基還原等技術商業化進程加速。
IEA的《報告》傳遞了明確信號:清潔氫能正從“未來能源”加速走向“現實能源”。在政策、資本與技術的三重驅動下,這一低碳能源載體有望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拼圖。把握氫能賽道,即是把握能源革命的先機。
關于HEIE振威國際氫能展
·展會全稱:北京國際氫能技術裝備展覽會
·展會時間:2026年3月26日-28日
·展會地點: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
·主辦單位:
中國能源研究會 振威國際會展集團 北京振威展覽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
中國能源研究會氫能專委會 內蒙古氫能產業協會 湖南省氫能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
·參展范圍
氫氣儲運及相關設備; 制氫設備技術與氫氣供應;氫燃料汽車;燃料電池系統及成果應用;燃料電池及關鍵部件和供應技術;加氫站成套設備;氫液化工廠;低溫液體泵動力設備類;氣體測量與分析儀表類;車載供氫系統;氫能專利及成果轉讓; 應急防護及勞保用品;氫能示范區、學研機構;消防報警設備工業安防系統
聲明:
· 本文章未經授權不得擅自使用,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和保持信息完整性。
· 本文內有的信息、圖片或素材,如無意中侵犯某方的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 本文章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