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觀察|廈門:到2027年氫能產業產值突破百億;六大方向發力搶抓氫能賽道
時間:2025-06-12 16:19
來源:網絡
點擊:
次
6月10日,廈門市發改委發布《廈門市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計劃》”),明確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產業培育為支撐、場景示范為牽引,力爭到2027年實現氫能產業產值突破百億元,燃料電池汽車規模超300輛,并初步構建氫能基礎設施配套體系。

(圖片來源:廈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這一計劃不僅標志著廈門在氫能領域按下“加速鍵”,更將推動城市能源結構轉型與產業升級,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全鏈條布局氫能賽道
從《計劃》來看,傳遞出以下信息:
1. 總體目標:技術突破與產業躍升并重
⑴技術創新:爭創1個國家級氫能創新平臺,聚焦催化劑、膜電極、儲氫材料等關鍵領域,突破電解水制氫、固態儲氫、燃料電池等核心技術,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成果。
⑵產業規模:到2027年,氫能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實現關鍵技術裝備及零部件本地化生產。
⑶應用場景:以交通領域為突破口,推廣燃料電池汽車300輛以上,探索氫能在船舶、備用電源、離網超充等領域的應用,形成多元化示范體系。
2. 重點任務:全鏈條布局,六大方向發力
⑴核心技術攻關:圍繞“制-儲-輸-加-用”全鏈條,攻克高效率低成本綠氫制備、高密度固態儲氫、長壽命燃料電池等技術難題。
⑵創新平臺搭建:依托嘉庚創新實驗室等資源,組建國家級氫能創新平臺,推動智慧儲能設施建設,鼓勵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
⑶標準體系建設:參與制定氫能質量、安全、基礎設施等全產業鏈標準,推動國際標準互認。
⑷企業引培:精準招引“鏈主”企業,培育本地成長型氫能企業,支持與央企、龍頭企業合作拓展業務。
⑸產業園區布局:以臨空經濟片區為核心,打造“一核引領、多片支撐”的氫能產業空間格局,推動產業集聚。
⑹基礎設施與氫源保障:規劃建設制氫加氫一體站、綜合能源站,初期聯動周邊地區氫源,后期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構建多元化供應體系。
3. 示范應用:交通引領,多領域拓展
⑴交通領域:在臨空經濟片區開通氫燃料電池公交示范線,逐步拓展至市政車輛、冷鏈物流車、港口機械等,探索建設跨省市氫能高速走廊。
⑵工業領域:推動綠氫在半導體、高端玻璃制造、稀土冶煉等行業應用,探索氫能替代傳統能源。
⑶能源領域:在園區建設“光伏+制氫+儲能”智能微網,試點離網超充站,實現異質能源高效互聯。
打造“產業創新之城”
從技術攻堅到場景落地,從產業培育到生態構建,廈門正以氫能為支點,撬動綠色經濟與高質量發展的雙重變革。
若《計劃》落地,或將對廈門的產業發展帶來以下影響:
1. 搶占氫能賽道,培育新質生產力
氫能作為未來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廈門構建“4+4+6”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抓手。通過政策引導和技術突破,廈門有望成為氫能技術與裝備輸出高地,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
2. 推動能源轉型,助力“雙碳”目標
氫能是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計劃提出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構建氫能綠色價值實現機制,將有效減少化石能源依賴,推動工業、交通等領域深度脫碳。
3. 強化區域協同,構建產業生態
通過與漳州、泉州等地合作建立“廈漳泉氫能走廊”,廈門可整合區域資源,降低氫源成本,形成產業協同效應。同時,探索國際合作,推動氫能技術“走出去”,提升全球競爭力。
4. 創新政策工具,激發市場活力
《計劃》提出建立多渠道氫源供應體系、完善標準認證、強化財政支持等措施,為氫能產業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例如,通過碳足跡平臺推動綠氫認證,將促進氫能市場化交易。
此外,廈門此次《計劃》不僅聚焦本地產業培育,更明確提出建設 “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技術與裝備輸出高地”。通過技術創新與場景創新雙輪驅動,廈門有望在三年內成為全國氫能產業的關鍵節點。
關于HEIE振威國際氫能展
·展會全稱:北京國際氫能技術裝備展覽會
·展會時間:2026年3月26日-28日
·展會地點: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
·主辦單位:
中國能源研究會 振威國際會展集團 北京振威展覽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
中國能源研究會氫能專委會 內蒙古氫能產業協會 湖南省氫能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
·參展范圍
氫氣儲運及相關設備; 制氫設備技術與氫氣供應;氫燃料汽車;燃料電池系統及成果應用;燃料電池及關鍵部件和供應技術;加氫站成套設備;氫液化工廠;低溫液體泵動力設備類;氣體測量與分析儀表類;車載供氫系統;氫能專利及成果轉讓; 應急防護及勞保用品;氫能示范區、學研機構;消防報警設備工業安防系統。
聲明:
· 本文章未經授權不得擅自使用,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和保持信息完整性。
· 本文內有的信息、圖片或素材,如無意中侵犯某方的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 本文章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