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觀察|上海:構建海洋氫能產業基地,著力發展海上風電制氫裝置
時間:2025-06-27 10:27
來源:HEIE組委會
點擊:
次
6月24日,上海市海洋局發布《上海市海洋產業發展規劃(2025-2035)(征求意見稿)》,首次將“海洋氫能產業基地”建設納入頂層設計。
規劃明確提出,以海上風電制氫裝置為核心,構建“制-儲-運-用”全鏈條氫能海洋裝備體系,并配套出臺液氫運輸船、氫燃料動力系統等關鍵技術攻關路線圖。
押注海洋氫能
1、氫能船舶:從近海到遠洋的綠色躍遷
規劃明確將液氫運輸船、氫燃料電池動力船列為重點突破方向,并提出“三步走”路徑:
⑴短期(2025年前):完成500噸級氫燃料動力內河船舶實船驗證;
⑵中期(2028年前):實現1000公里級液氫運輸船商業化運營;
⑶長期(2035年):建成覆蓋長三角至東海的“氫能航運走廊”。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首次將“海上風電制氫”與船舶動力深度綁定,計劃在東海大橋、洋山港等區域部署漂浮式制氫平臺,實現“綠電-綠氫-船舶動力”閉環。
2、動力革命:氫能引擎重塑船舶“心臟”
政策直指船舶動力系統“卡脖子”環節,提出:
⑴自主研制:200kW級船用氫燃料電池發動機、低中速氫內燃機;
⑵國產替代:突破氫氣噴射系統、電控模塊等核心技術;
⑶標準制定:建立液氫加注、氫燃料船舶安全規范體系。
這標志著上海正從“氫能應用示范”向“核心裝備自主化”跨越,劍指全球氫能船舶產業鏈制高點。
3、基礎設施:打造“海上氫能高速公路”
規劃提出構建“陸海聯動”氫能網絡:
⑴海上:布局液氫加注躉船、移動式制氫平臺;
⑵陸上:建設臨港氫能港口、外高橋氫能裝備產業園;
⑶管網:探索天然氣管道摻氫輸送至洋山港區。
這一布局將徹底改變傳統航運補給模式,為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注入“氫”動力。
氫能產業布局版圖
結合此次規劃和上海已有的基礎,其海洋氫能產業布局呈現出鮮明的特點。
1、 戰略協同:從“陸上示范”到“深藍突圍”
上海氫能戰略呈現鮮明“海洋特色”:
⑴空間聯動:將臨港、崇明打造為“氫能雙極”——臨港側重氫能重卡、港口機械,崇明聚焦氫能船舶、海洋裝備;
⑵場景驅動:以洋山港為試點,推動氫能集卡-船舶-港機聯動,形成“港口氫能生態圈”;
⑶政策銜接:與《上海市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呼應,明確到2025年建成30座加氫站,其中5座為港口專用。
2、技術縱深:從“跟跑”到“領跑”的躍遷
上海氫能技術布局凸顯“海洋屬性”:
⑴材料創新:攻克液氫儲罐超低溫絕熱、氫脆抑制等難題;
⑵系統集成:開發適用于波浪環境的氫燃料電池系統;
⑶數字賦能:建設船舶氫能管理系統,實現“氫-電-熱”協同優化。
目前,上海已集聚重塑科技、航天氫能等頭部企業,形成“研發-制造-測試-認證”完整鏈條。
3、開放生態:從“區域試點”到“全球樞紐”
上海正以海洋氫能為紐帶,構建國際合作網絡:
⑴標準輸出:牽頭制定液氫運輸船國際規范;
⑵資本聯動:設立海洋氫能產業基金,吸引挪威、荷蘭等國企業參與;
⑶碳交易:探索氫能船舶碳積分機制,對接歐盟碳關稅體系。
從東海之濱到深藍遠洋,上海正以“海洋氫能”為支點,撬動全球航運能源變革,書寫一部屬于21世紀的“大航海氫能史詩”。
關于HEIE振威國際氫能展
·展會全稱:北京國際氫能技術裝備展覽會
·展會時間:2026年3月26日-28日
·展會地點: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
·主辦單位:
中國能源研究會 振威國際會展集團 北京振威展覽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
中國能源研究會氫能專委會 內蒙古氫能產業協會 湖南省氫能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
·參展范圍
氫氣儲運及相關設備; 制氫設備技術與氫氣供應;氫燃料汽車;燃料電池系統及成果應用;燃料電池及關鍵部件和供應技術;加氫站成套設備;氫液化工廠;低溫液體泵動力設備類;氣體測量與分析儀表類;車載供氫系統;氫能專利及成果轉讓; 應急防護及勞保用品;氫能示范區、學研機構;消防報警設備工業安防系統。
·聯絡我們
參展咨詢:吳經理 010-5617 6990
參觀咨詢:鄭經理 010-5091 7033
媒體合作:吳經理 010-5617 6990
聲明:
· 本文章未經授權不得擅自使用,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和保持信息完整性。
· 本文內有的信息、圖片或素材,如無意中侵犯某方的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 本文章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