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動向|金風綠能30億綠色甲醇項目完成備案,內蒙古打造新能源化工產業高地
時間:2025-07-04 17:46
來源:HEIE組委會
點擊:
次
7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正式備案通過金風綠能化工(興安盟)有限公司“綠氫制50萬噸綠色甲醇項目”,標志著我國首個大規模風電綠甲醇一體化基地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作為全球規劃產能最大的綠色甲醇項目,其技術路徑、產業協同效應及政策導向意義引發行業高度關注。
技術突破與協同
項目創新采用“風力發電+綠氫制備+生物質氣化+甲醇合成”多能協同技術路線。
根據規劃,項目將配套建設200萬千瓦風電裝機,年制氫量達9.22萬噸,通過堿性電解槽技術實現每公斤氫氣成本控制在16.96元。
生物質原料方面,以秸稈、木屑等農業廢棄物為氣化原料,經預處理后送入氣化爐生成合成氣,再與綠氫按1:2.0-2.2的碳氫比混合,最終在催化劑作用下合成甲醇。
值得關注的是,項目通過動態摻氫補碳技術,將合成氣氫碳比精確控制在甲醇合成反應最佳區間,使碳轉化率較傳統工藝提升20個百分點。
配套建設的118噸儲氫設施及16萬千瓦/2小時儲能系統,可實現風光發電波動性與化工生產連續性的解耦,系統轉化效率突破60%。
千億級產業集群崛起
作為內蒙古自治區新能源裝備制造戰略的核心項目,該項目與金風科技在興安盟布局的200萬千瓦風電制氫示范項目形成協同。
項目一期25萬噸甲醇裝置已啟動建設,二期預留60萬噸產能擴展空間,全部投產后將形成年產50萬噸綠色甲醇、9.22萬噸綠氫及2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容量的產業集群。
從產業鏈延伸看,項目帶動效應顯著:上游可消納農業廢棄物超百萬噸/年,中游拉動電解槽、生物質氣化爐等裝備需求,下游對接馬士基等國際航運巨頭簽訂的50萬噸長期采購協議。
據測算,項目全生命周期可減排二氧化碳超2000萬噸,相當于再造10萬公頃森林碳匯能力。
政策賦能
項目獲批正值內蒙古獲批國家第三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之際,享受多重政策紅利。作為《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重點培育的氫能產業示范項目,其獲得自治區能源局優先配置新能源指標、電價優惠及稅收減免等支持。
環境影響評價顯示,項目通過多級除塵、酸性氣體洗滌及VOCs吸附等18項環保措施,確保廢氣排放優于國標50%以上。
該項目還承擔著國家“風光氫儲化”一體化示范重任:其采用的離網型制氫系統、液態有機儲氫等前沿技術,為破解可再生能源消納難題提供實證方案。隨著項目2025年底全面投產,內蒙古有望形成“綠電-綠氫-綠色燃料”完整產業鏈,助力我國新能源化工產業領跑全球。
而從行業來看,當前全球綠色甲醇產能不足500萬噸/年,而我國規劃產能已超2000萬噸。該項目通過技術集成創新,將綠色甲醇生產成本控制在3500元/噸,較歐洲同類項目低30%,展現出顯著競爭優勢。
隨著歐盟碳邊境稅(CBAM)實施及國際海事組織(IMO)減排標準趨嚴,項目產品已鎖定國際航運、化工原料兩大增量市場,為傳統煤化工基地轉型提供可復制方案。
關于HEIE振威國際氫能展
·展會全稱:北京國際氫能技術裝備展覽會
·展會時間:2026年3月26日-28日
·展會地點: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
·主辦單位:
中國能源研究會 振威國際會展集團 北京振威展覽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
中國能源研究會氫能專委會 內蒙古氫能產業協會 湖南省氫能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
·參展范圍
氫氣儲運及相關設備; 制氫設備技術與氫氣供應;氫燃料汽車;燃料電池系統及成果應用;燃料電池及關鍵部件和供應技術;加氫站成套設備;氫液化工廠;低溫液體泵動力設備類;氣體測量與分析儀表類;車載供氫系統;氫能專利及成果轉讓; 應急防護及勞保用品;氫能示范區、學研機構;消防報警設備工業安防系統。
·聯絡我們
參展咨詢:吳經理 010-5617 6990
參觀咨詢:鄭經理 010-5091 7033
媒體合作:吳經理 010-5617 6990
聲明:
· 本文章未經授權不得擅自使用,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和保持信息完整性。
· 本文內有的信息、圖片或素材,如無意中侵犯某方的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 本文章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