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在氫能方面,《意見》指出:
1、完善交通運輸領域能源清潔替代政策
推進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推行綠色低碳交通設施裝備。推行大容量電氣化公共交通和氫能等清潔能源交通工具,完善加氫、加氣(LNG)站點布局及服務設施,降低交通運輸領域清潔能源用能成本。
2、完善油氣清潔高效利用機制
在滿足安全和質量標準等前提下,探索輸氣管道摻氫輸送、純氫管道輸送、液氫運輸等高效輸氫方式。鼓勵傳統加油站、加氣站建設油氣電氫一體化綜合交通能源服務站。加強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推廣示范,擴大二氧化碳驅油技術應用,探索利用油氣開采形成地下空間封存二氧化碳。
3、健全能源供應保障和儲備應急體系
統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能源供應安全保障,提高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各種極端情況的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優化能源儲備設施布局,完善煤電油氣供應保障協調機制。探索建立氫能產供儲銷體系。按規劃積極推動流域龍頭水庫電站建設,提升水庫儲能、運行調節和應急調用能力。
4、積極推動全球能源治理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合作
建設和運營好“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和國際能源變革論壇等,力爭在全球綠色低碳轉型進程中發揮更好作用。依托中國―阿盟、中國―非盟、中國―東盟、中國―中東歐、亞太經合組織(APEC)可持續能源中心等合作平臺,持續支持可再生能源、氫能等清潔低碳能源相關技術人才合作培養,開展能力建設、政策、規劃、標準對接和人才交流。提升與國際能源署(IEA)、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等國際組織的合作水平,積極參與并引導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G20)、APEC、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多邊框架下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合作。
5、健全能源法律和標準體系
加強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法制建設,修訂和完善能源領域法律制度,健全適應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需要的能源法律制度體系。增強相關法律法規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全面清理現行能源領域法律法規中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求不相適應的內容。健全清潔低碳能源相關標準體系,加快研究和制修訂可再生能源發電、儲能、氫能、清潔能源供熱以及新型電力系統等領域技術標準和安全標準。制定能源領域綠色低碳產業指導目錄,建立和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相關技術標準及相應的碳排放量、碳減排量等核算標準。
來源:汽車之家
兩部委的《意見》表明,氫能國際合作局勢正式拉開帷幕,國際間交流與合作將逐步加強。在此契機下,北京國際氫能技術裝備展覽會將在今年7月6日-8日舉辦,歡迎氫能上下游企業參展參會。本次展會的主要亮點包括:
全球視野
今年7月的展會同期論壇活動按照“全球視野、國家高度、產業視角、企業立場”的理念,緊緊圍繞“解讀新政策、分享新產品、展示新技術”的主題,推動氫能產業與工業、民生加快融合。以北京為圓心,向全球發出氫能中國聲音、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技術,促進全球氫能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
方式創新
北京國際氫能展上將協助參展企業一對一邀約采購商。為雙方搭建對話窗口。引入“線上+線下”形式,打造數字化云端平臺,觀眾規模得到極大補充。做到 “展前有預熱、展中有互動、展后有成果”,讓無法到現場的嘉賓可以通過線上參展參會。
前瞻引領
今年的展會及論壇將繼續堅持“國際化、專業化、高端化、產業化、可持續化”定位,行業展會與專業論壇點面聯動,緊盯氫能前沿理論和技術,充分體現行業引領性,擬圍繞“氫氣制儲運”“氫燃料電池”“燃料電池汽車”等行業最熱、關注最高、影響最廣的熱點領域開展活動。
國際矚目
今年論壇積極與國際組織、行業協會、頂級智庫、研究機構等各方合作,邀請來自全國知名制氫企業、燃料電池企業及電動汽車企業的一些重要嘉賓,以及頂尖學界代表,以不同形式來參會。此外,論壇中還將促成各級政府、社會組織、相關企業等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