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觀察|四川:前瞻布局光解水制氫、核能高溫制氫技術
時間:2025-06-06 09:26
來源:HEIE組委會
點擊:
次
推動氫能產業向高端化、集群化、規?;S升。
6月4日,《四川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5—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明確以關鍵技術突破為核心,構建“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生態體系,推動氫能產業向高端化、集群化、規模化躍升。
作為全國少數同時具備綠氫資源稟賦與全產業鏈基礎的省份,四川正以政策為引領,以創新為驅動,加速打造全國氫能產業高地。
從三大關鍵詞看《規劃》
關鍵詞一:自主可控——攻克“卡脖子”技術短板
《規劃》直指氫能產業核心環節的技術瓶頸,提出圍繞碳紙、催化劑、質子交換膜等基礎材料短板實施重大科技攻關。
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四川轄區內的成都東方電氣已實現鈦雙極板國產化替代,德陽已建成國內首個兆瓦級光伏發電耦合PEM電解水制氫系統,自貢市氫能裝備制造產業園正攻關固態儲氫材料商業化應用;同時,四川還通過設立省級重點研發項目資金池,對突破性技術給予實際投入30%的財政獎勵。
關鍵詞二:綠色智造——構建多元制氫技術矩陣
在制氫環節,《規劃》明確“雙線并進”戰略:一方面突破兆瓦級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氫氣純化等規模化技術,另一方面前瞻布局光解水制氫、核能高溫制氫等前沿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攀枝花氫能產業園已啟動液氫重卡示范項目,其氯堿副產氫提純生產線可跨區域輸氫至西昌,而德陽開發的國內首套安全無毒有機液體儲氫技術,則解決了氫能長途運輸難題。
關鍵詞三:場景驅動——打造全域應用創新生態
《規劃》將“應用”置于首要任務,提出建設“一廊多路”氫交通體系:
·交通領域:成渝“氫走廊”日均運營氫燃料電池汽車超200輛,成都已上線全球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
·工業領域:攀西地區試點氫能礦卡替代柴油車輛,雅安推廣氫能起重機支撐綠色礦山建設;
·新興場景:依托成都低空經濟產業基地,研制氫動力無人機,自貢布局氫能社區示范項目。
從政策紅利到產業裂變
從產業基礎來看,四川全鏈條布局已形成。截至2024年底,四川已集聚氫能企業及科研院所超100家,形成覆蓋氫氣制備、儲運、加注、燃料電池、整車制造的完整產業鏈。
其中,成都經開區布局“五園一城一都”氫能功能區,郫都區建成西部首條氫燃料電池公交示范線;攀枝花氫能產業園投資127.45億元,重點發展液氫工廠與鈦雙極板生產線;自貢氫能裝備制造產業園獲批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計劃2027年實現產值50億元。
從政策賦能來看,四川用“真金白銀”激活市場活力。此前,四川已配套出臺《進一步推動氫能全產業鏈發展及推廣應用行動方案(2024—2027年)》,打出“資金+場景+基建”組合拳:
·基建補貼:對日加氫能力500公斤以上的加氫站給予最高500萬元建設獎勵;
·研發激勵:對突破性技術項目按實際投入30%獎勵,最高2000萬元;
·應用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免高速通行費,省級財政按1:1比例配套地方推廣補貼。
根據《規劃》,到2035年,四川將實現三大目標:
·綠氫供應基地:可再生能源制氫占比超80%,建成全國主要綠氫輸出地;
·裝備制造集群:形成以成都為核心,德陽、自貢、攀枝花為支撐的產業矩陣;
·綜合應用標桿:氫能在交通、工業、儲能領域滲透率顯著提升,打造“氫能合成氨醇”“氫能多能聯供”等創新示范。
隨著《規劃》的落地實施,一個自主可控、綠色智能、場景豐富的氫能產業生態圈正在巴蜀大地加速崛起,為全國能源轉型提供“四川方案”。
關于HEIE振威國際氫能展
·展會全稱:北京國際氫能技術裝備展覽會
·展會時間:2026年3月26日—28日
·展會地點: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
·主辦單位:
中國能源研究會 振威國際會展集團 北京振威展覽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
中國能源研究會氫能專委會 內蒙古氫能產業協會 湖南省氫能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
·參展范圍
氫氣儲運及相關設備; 制氫設備技術與氫氣供應;氫燃料汽車;燃料電池系統及成果應用;燃料電池及關鍵部件和供應技術;加氫站成套設備;氫液化工廠;低溫液體泵動力設備類;氣體測量與分析儀表類;車載供氫系統;氫能專利及成果轉讓; 應急防護及勞保用品;氫能示范區、學研機構;消防報警設備工業安防系統
聲明:
· 本文章未經授權不得擅自使用,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和保持信息完整性。
· 本文內有的信息、圖片或素材,如無意中侵犯某方的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 本文章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